文章來源: http://kp6355.pixnet.net/blog/post/25311094
摘自2009.3學前雜誌 文/柯寶絢
媽媽從小易2歲4個月開始為他進行如廁訓練,短短1個月就已訓練到白天可以不包尿布。豈料過了幾個月,小易又突然尿褲子,而且一天尿濕3~4次。不是早就已經學會了嗎?孩子怎麼彷彿又變回小baby 了呢?
就像長輩常以「一陣一陣」的字眼來形容孩子,指的就是孩子的行為時而進步但又偶爾退步的狀況。其實不管是生理或心理能力,孩子的發展「應該」像搭電梯一樣,雖然有時停頓在某些樓層,但前進方向不會改變。不過某些內、外在因素還是會讓孩子的行為小小「凸槌」。當已經學會的事情,像自己穿衣吃飯、上廁所等,突然又退回小寶寶階段,變得依賴、不肯自已動手,就稱為「退化行為」
退化反應常表現在自理能力和情緒上
有時爸媽並未意識到孩子的退化行為,只是覺得他最近比較「盧」而已。以下特別列舉出孩子或多或少都經歷過的常見狀況。
生活自理方面的退化
◎ 原本大、小便會告知大人,甚至能自行如廁,但又突然尿濕或弄髒褲子。
◎ 早已學會自己吃飯、穿衣,卻突然說「我不會J '吵著要大人幫忙,若勉強動手,又棄餐具改成以「五爪神功」抓著吃。
◎ 已有不錯的腳程,可是出門卻鬧著要大人抱、想坐推車,不願自己走。
情緒表達方面的退化
◎ 早就能以句子或簡單詞彙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願,卻突然像個不會說話的寶寶一樣以哭鬧來表達。
◎ 已戒除許久的吸手指、咬東西等行為,又再三出現,甚至還搶小寶寶的奶嘴吃。
揪出讓行為退化的壓力和挫折,克服它!
摒除疾病等生理因素,孩子的退化行為,通常尾隨著情感挫折和生活環境改變造成的壓力而來。由於孩子年紀小,即使是大人眼中微不足道的改變,對小小孩來說也可能是個大壓力源,當遭逢突如其來的「困境」,'他們只好讓自己回復到小寶寶階段,藉由被大人全然的呵護,來獲得安全感。
● 老二誕生時,記得讓老大也得到足夠的關愛
對於原本「三千寵愛在一身」的寶貝而言,小傢伙的出現,竟然如此輕易地得到眾人的關注、剝奪原本屬於他的一切,實在太令人難受了!不知如何是好的孩子,除了以退化行為建立心理上的安全感,有時更會模仿小寶寶來吸引大人注意:是不是只要像他一樣,爸媽就會注意到我了?
怎料到忙得焦頭爛額的爸媽一回頭看見老大竟然又哭又鬧還尿濕褲子,非但不會疼惜,可能還會責備老大。其實爸媽只要轉個念頭:寶貝這麼做,不過是想得到大人的關愛;了解孩子的反應,心就能柔軟些。平日請盡量撥空和老大獨處,趁小寶寶睡著時多抱抱他,告訴他:「媽媽還是很愛你喔!」稱讚他:「今天你幫忙拿妹妹的尿布,我覺得你是很棒的哥哥!」然後像往常一樣,陪他洗澡、抱在懷裡一起讀幾本童書,孩子受挫的情感便能逐漸平衡。
● 孩子初入學或媽媽上班去,都需要耐心安撫
大部分3歲左右的孩子,要面對的是入學壓力。不論是由長聲、保母托育或者爸媽自己帶,入學對孩子而言,就是從一般家庭走入團體生活。孩子必須學習紀律、凡事嘗試著自己動手,加上一個渾然陌生的環境,初入學時,孩子常會出現哭鬧、生活自理退化等各種惱人行為。
由於3歲孩子多半自理能力已經比較好,一旦出現退化行為,相對之下比較明顯,也容易讓大人更加不耐。這時需要爸爸媽媽展現更多的耐心,讓孩子有足夠愛的保證,孩子必能縮短適應時間。
此外,孩子入學,對全職媽媽而言,可能代表著再度進入職場的時機。面對著媽媽的重心不再是自己,甚至因為白天工作繁忙、回家後不如以往耐心十足,對已經處在「壓力鍋」裡的孩子來說,無異是火上加油。建議媽媽等孩子較為適應幼兒園生活後再去工作,將有助於孩子退化行為的改善。
● 家中面臨重大改變時,要顧及孩子的安定感
有些爸媽將孩子託給遠方長輩照雇員,在孩子稍微大一點時才著手將他從親友長輩手上接回身邊;但是對孩子來說,即使和爸媽有感情,他原本主要依附的對象畢竟是照顧他的人,突然要孩子離開他最信任的人、遷移到另一個陌生的環境居住,一時是很難接受的。如果孩子原本的主要照顧者有空,建議最好一同搬過來住一陣子,等孩子對環境比較適應、跟爸媽建立較穩定的生活默契之後,再跟孩子說再見。
當家中爸媽失業、生病或爭吵,也是孩子的壓力來源之一。即使孩子未必聽得懂爭吵的內容或了解大人生病的情況,但整個場面的緊繃和語調裡的不友善,孩子是會看在眼裡、聽進心裡的,有時候孩子甚至以為是因為自己不乖,爸媽才會吵架、生病,手足無措之際,難免容易做出反常的行為。
● 爸媽留意自己的管教態度,給孩子適應時間
當孩子逐漸長大,培養出愈多能力時,爸媽的期待自然會提高。比方以前孩子自己吃飯時,即使吃得一團亂,仍會得到「誇讚」,但時日漸久或家中有了小寶寶,爸媽將孩子自己會吃飯,而且要吃得「乾淨」這件事視為理所當然,甚至再三強調長大了就不能像小娃娃一樣,這時,由於爸媽的態度不自覺地隨著孩子的成長而改變,但孩子可能一時還不太能理解:怎麼以前爸爸媽媽常誇獎我,現在卻老是糾正我?建議爸媽仍應留意自己要求孩子時的語氣,教導孩子時語氣要放溫柔,這樣孩子才能很快回到正軌。不過還是要避免讓孩子誤以為爸媽是因自己哭鬧、耍賴而奏效。
雖然孩子的退化行為百百種,爸媽若能用耐心對待孩子,學習觀察孩子的反應,同時努力經營一個安定溫暖的家,這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愛的保證」,有了這份保證,孩子出現退化行為的機率相對也會減少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