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0年11月25日 星期四

★心理衛教★: 我的小孩不聽話!

標題    我的小孩不聽話!
作者    張志瑄 臨床心理師
日期    2008/6/5

   
剛滿兩歲的小寶,每次吃飯總要堅持自己拿湯匙,不但吃得慢,又將飯菜灑得到處都是;媽媽看不下去就會收走小寶的湯匙,而小寶總會尖叫拒絕。小學二年級的阿旺,玩具拿出來玩常會忘了收拾歸位,提醒他收玩具他往往能拖則拖,總要爸爸生氣地斥喝,他才心不甘、情不願地收拾,爸爸不懂阿旺為何不一開始就聽話。

        以上的例子可能時常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孩子不順從指令、反抗、或被動地抗拒常耗費父母許多精力與時間處理,而且有時成效不彰。我們該如何思考與處理孩子不聽話的行為呢?


        1. 「不聽話」的行為有時只是孩子展現自我、追求獨立的表現: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聽話或拒絕服從的行為在某些階段是很容易出現的,例如一般人所謂「可怕的兩歲」,或是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此時父母若能予以尊重,多提供孩子做決定的機會,他們不但能建立良好的自立感,行為的配合度往往也會逐漸升高。

        2. 不順從是因為他們做不到:有時候父母的要求太多或期待太高,孩子自認做不到就乾脆放棄。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若能適當地調整對孩子的要求與期待,讓孩子有機會達成要求,獲得愉快的成功經驗,即可正向地增強孩子聽話的行為表現。

        3. 若父母對孩子的管教態度不一致,或執行要求不徹底,孩子可能認為抗拒久一點就可以不必照父母的意思,不聽話的行為就變成一種習慣。因此,父母的管教態度一致且堅定,對於培養孩子聽話的行為習慣相當重要。

        凡是聽話真的好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我們並不希望孩子「盲從」,而希望孩子具有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因此,透過與孩子共同討論遵守某項規定的理由,引導孩子思考各種行為的選擇及其所帶來的結果,將有助於培養孩子正確理解社會情境並適當反應的能力。

沒有留言:

週訪客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