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養成好習慣-簡單行為原則的操作
作者 張琦郁 臨床心理師
日期 2008/10/2
養成好習慣—簡單行為原則的操作
孩子的「拗」讓你受不了嗎?有時候拗脾氣孩子的壞習慣是在不知不覺中被我們養成的,有時候孩子是小惡魔,為了要到他要想的東西真是無所不用其極,例如:到便利商店買個東西,孩子就可以在玩具區逛好久,要離開的時候,硬要你買個小車車給他,如果不買給他,就開始上演一齣連續劇,從賴著不走到哭鬧,再到躺在地上打滾,就是要你買給他,如果這時你屈服了,順了孩子的意,為了快速化解這場僵持不下的糾紛,買給了他,無形中孩子的壞習慣就被建立起來了,他開始學到只要我哭鬧到你受不了的時候,我就可以得逞…。因此,我們往往會發現阿公阿嬤帶的孩子脾氣都比較拗、比較任性霸道,或許就是由於阿公阿嬤比較不會跟孩子計較,容易寵他們、順著他們所養成的習慣。
怎麼樣才可以建立孩子的好習慣呢?其實很簡單,就是在發生同一件事情發生時,盡量堅持相同的原則,不能有例外時就要堅守到底。就上述的例子而言,盡量在第一次發生這種情況的時候,妥善處理,
一種方法是要求孩子改變態度,「你要什麼好好說,不可以用哭的」,
在引導孩子使用正確的方式表達後買給他,
或是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你看我們買了什麼?」、「等等我們要去公園玩耶」,
避免因為孩子鬧脾氣就立刻順著他。
如果孩子拗脾氣的壞習慣已經養成,那麼很難在一時之間改變,可能需要更多的技巧來處理,包括事前約定,「今天去商店只能買一樣東西!」並且說到做到、徹底執行,如此孩子才會把你說的話當真。
不過,對於一些特殊孩子,例如:自閉兒,我們所要使用的策略也會不同,不過原則是共通一致的,只是需要更多變通的技巧,必要時可以查詢相關的書籍或請教臨床心理師。
切記!孩子們是很聰明的,他們會很快地發現這些原則裡的漏洞,譬如在家吃飯都很乖,但到阿公阿嬤家吃飯時,就很頑皮,坐沒坐像,還邊吃邊看電視,甚至飯沒吃完就離開位子等,孩子很聰明,知道阿公阿嬤是靠山,不會被處罰,所以在家的那一套就不管用,偶爾讓孩子頑皮一下確實無妨,不過,如果希望孩子在阿公阿嬤家也可以乖乖地,那麼就要把這個漏洞給補起來,也就是讓阿公阿嬤也有一樣的原則,那麼孩子不管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只要是吃飯,大部分也都可以養成坐有坐像、專心吃飯、吃完飯才下餐桌的好習慣了。
因此,我們如果沒有一致的原則,有時這樣,有時那樣,就不容易幫助孩子養成習慣,相反地,如果每次都一樣就容易協助孩子養成習慣,例如:「每次」坐到餐椅上才可以吃飯,離開餐椅就不给,久而久之在餐椅上吃飯的好習慣就自然養成了,心理學家柯永河曾說過:「習慣就是刺激與反應間穩定的連結」,在此餐椅就是刺激,吃飯就是一種動作反應,當建立起穩定的連結關係後習慣便養成。每天、每次都這樣的時候,習慣自然就會養成,每天都這麼做,「每次」開口說話的時候就有糖或餅乾吃,那麼自然而言開口說話的次數就會增加,「每次」拿玩具打人的時候就要暫停(time out)去罰站,那麼自然而言拿玩具打人的情況就會慢慢減少。如此,我們可以用這個簡單的原則來培養孩子們的好習慣,想想我們自己有很多習慣都是從小開始培養的,我們也應該為孩子們奠定良好的基礎,幫他培養好習慣吧!
應用在訓練說話方面
我們知道孩童的語言發展有其先後順序,他會先以非語言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需求,一開始他可能會看看你看看他要的東西,或是拉著你到他要的東西那裡,又或者指著他要的東西,之後他可能會開始用點頭、搖頭或搖手的方式來表達要或不要,接著才開始慢慢發展出有意義的詞彙,像是ㄋㄟㄋㄟ、抱抱等疊字型態的媽媽語,慢慢地可以用兩個字以上的短句表達自己,如:我要,漸漸句子愈來愈長,一直到可以用完整的句子描述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
在訓練孩子說話前,我們必須先瞭解孩子目前的語言發展所屬的階段,在不超過他能力太多的狀況下訓練,通常是先穩固孩子目前會的,增加出現的頻率和穩定性,再提昇到下一個階段。對於還不會說話的孩子,我們可以試著先訓練他用非語言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如:點頭表示要,搖頭表示不要,點頭表示謝謝,揮手表示掰掰等,訓練的方式就是拿著小朋友想要吃的東西,問他要不要吃,同時示範「點頭」,若孩子有模仿你動作的狀況出現時,就「馬上」給他吃,一開始的時候孩子或許沒有辦法做得很好,這時只要孩子表現出嘗試努力有動作出現時,就要立即給予酬賞。訓練孩子說話的時候也是一樣,不能太嚴格,當孩子還沒有辦法把話說得很清楚時,我們只要覺得他有在嘗試仿說,努力作,而且也有發出聲音,即使說得不好、不清楚,還是要馬上給予酬賞,否則小朋友可能會覺得他們努力無效而使得行為的訓練失效。
此外,如果孩子對你手上的東西沒有興趣時,訓練的效果就會打折扣,因此可以挑選孩子喜歡的東西,或是在孩子肚子餓的時候訓練,並且一段時間只訓練一個習慣,如:一整個月只訓練點頭。訓練的要點就是,只要孩子一出現目標行為,就「馬上」給獎賞,「每次」行為出現的時候都給獎賞是這樣,盡量不要騙小孩,「一出現就馬上給」是最容易讓孩子學會的訓練方法。
應用在訓練注意力方面
孩子三~四歲還沒上幼稚園前,活蹦亂跳、動個不停、靜不下來是很正常的,但隨著孩子的生理越來越成熟,心智的成熟度也應隨著增長才是,然而注意力的持續度和耐性也就是代表心智成熟的一個要項。孩子漸漸長大也應該慢慢地能持續一段時間專心地從事靜態活動,如果孩子可以專注從事一項活動的持續時間很短時,我們也可以使用培養好習慣的原則來訓練孩子的持續度。
孩子逐漸長大,獎賞物也會從食物轉換到玩具或其他事物上,如:看電視半小時、打電動半小時,或是集滿十點可換一個海綿寶寶公仔等,獎賞的方式也從立即性的變成可以延宕的,不過家長仍必須遵守「一致」、「說到做到」的原則,答應要給孩子的獎賞一定要信守承諾,否則下次很難再使用相同的方法協助孩子建立好習慣。
在訓練注意力持續度之前,同樣需要先評估孩子目前可以持續時間的基準點,假若孩子目前可以持續15分鐘的專注,那麼下一個目標就是18分鐘、21分鐘,依此類推,訓練的方式可以利用一些靜態的活動,如:下棋和閱讀來訓練孩子,如:今天如果可以持續18分鐘坐在椅子上看完10頁的故事書,就可以獲得一點,集滿十點可以換湯瑪士小火車一台等。
依照以上的策略,具體實行,相信你會從實際的經驗中獲得更多,大家都可以是「好習慣的訓練大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