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

「親親我的寶貝」給我的啟示與心得

圖片來源 blog.udn.com
我的小女兒是一位早療通報的遲緩兒, 我常在想"有遲緩"是她的錯嗎?  既然不是她們的錯, 我們的社會及社會上的每個人都應該對 "那些先天或後天的一些因素"所造成不便或傷害的人多付出一點關心.  我的小女兒並没有癲癇, 但當我第一次在台大兒童醫院看到伊比力斯協會推廣 2009生命教育公益影片「親親我的寶貝」宣傳時, 不知不覺中我的同理心出來了.  所以, 我打了一通電話連絡了主辦單位告訴他們:"我是一位早療媽媽, 想對癲癇領域的知識多一份了解, 請他們在 DVD 製作完成之後, 寄一份送給我."   感謝主, 事後真得收到了一份「親親我的寶貝」的DVD. 

看了「親親我的寶貝」的DVD影片之後, 我才發現以前對癲癇認識是有很大的偏差.  小時候的印象是說, 怕癲癇的人在發作時咬斷舌頭, 所以要拿筷子或東西塞在他口中避免咬到舌頭死掉, 有的人甚至心急把自己的手指伸進去.  結果這些作法通通是錯的.  如果您的身邊剛好有人癲癇發作, 請您發揮愛心, 自己先保持鎮定, 不要慌張.   幫助他及保護他避免他在發作時受到意外傷害.  把他移到安全地方, 盯著他, 看著他即可.   癲癇發作只要幾分鐘就會結束.


其實這和看到心臟病發給予 CPR 救治是同樣的道理, 只要國人有這樣的常識即可在舉手之勞間幫助很多人.  我們應該把這樣的常識融入在小學的教育當中或者印刷一些簡單的推廣手冊放在衛生所或一些公家機關單位方便民眾取閱.  如果有認識電視台連續劇的編劇, 那就更好了, 可以在電視劇情中加入和癲癇朋友正確相處的方式融入劇情直接演出來, 讓觀眾在觀賞電視劇的同時也吸收了癲癇的正確常識.

癲癇的小孩跟正常小孩一樣,也有資優生,不會傳染,他們只是生病了,最怕的是癲癇發作時的意外傷害.  如果每個人對癲癇有了正確的了解, 就可以讓他們更有勇氣走出來參與他們需要參加的活動.   社會的接受度對他們來說是很重要的, 只要我們有了正確的觀念及知識即可舉手之勞幫助到很多人,   何樂而不為呢?

癲癇這個名詞實在不好聽, 有點汙名化,現在已改為"伊比力斯".  我要從自己做起, 看到癲癇朋友時, 要改稱伊比力斯病友, 唯有從自己做起, 才能像蒲公英的小種子一樣把愛散播出去.  讓我們每個人的小小力量團結起來.  未來的改變是可預期的.
  
如果您對伊比力斯「親親我的寶貝」影片有興趣可至台灣兒童伊比利期協會網址相關影片區觀賞



沒有留言:

週訪客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