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

◆打開情緒的另一扇窗

◆打開情緒的另一扇窗
日期: 99年10月22日
●關懷情緒行為障礙生
文/邱志鴻


小賓是高職學生,曾因情緒和生活適應問題而休學,在精神科門診接受服務。他常有嗆老師和同學的言語,人際互動常出現衝突。導師多次與家長溝通,也從觀察他的情緒和行為開始,與他建立友誼,並和他討論如何加入團體及處理自身情緒的方法。此外,商請校內輔導教師協助關心,提報認輔個案,並跟全班同學說明他的狀況,請同學共同接納和給予友誼協助。

除了針對他的問題進行輔導介入外,老師積極發掘他的優點,如畫畫、跳舞和歌唱,邀請他參與班級布置,透過歌曲引導他抒發情緒,並讓他上臺表演,建立自信,贏得同學讚賞,希望他能逐漸融入班級,在工作訓練、擔任幹部和團體小組中,找到自身存在的價值

面對情緒行為障礙學生,首先要了解他們是因為大腦神經和生心理造成情緒無法掌控,以致在社交團體中行為舉止表現怪異。然後觀察他們行為問題產生的時間、原因、類型和後果,擬訂介入的策略或輔導方法,並運用班級同儕和家庭支持,找尋相關資源(如心理師、精神科醫師)。此外,老師若能運用多元智能概念,善用學生優勢能力,更能幫助學生打開情緒的另一扇窗。

以下提供教師輔導策略參考:

同理傾聽

發現情緒行為異常學生,可以多傾聽他們內心的聲音;透過聯絡簿、週記本、個案晤談、同儕觀察等,了解學生目前所面對的問題,同理他的心情。通常個案會有跳躍性思考,可用問答法引導他回到當下,釐清問題,並鎖定問題與個案討論解決的方法。

協助抒發情緒

有過動生影響上課秩序時,可鼓勵他善用肢體在課堂演出,或請他幫忙做事取代坐立難安的情形。面對內在壓抑情緒或思緒憂鬱的學生,可從課堂參與、肢體動作了解他的情緒,在課堂中給予鼓勵和轉移其注意力;利用課餘時間了解他的生活境況和問題,給予抒發情緒的管道(如寫文章、畫畫、大笑喊叫或空椅法),並提供相關輔導的策略,以及彈性的調整課程、作業和考試。

找尋定位

情障生大多認知能力接近正常,但因受到情緒或行為困擾,影響他們在課業、人際互動的情形,深感自己與別人不同,造成自卑和內心衝突。在輔導過程中,教師應協助他們找尋自我定位。可透過情障名人的例子,如藝術家梵谷、學者達爾文、流氓教授林建隆或游泳名將菲爾普斯等,鼓勵學生找到自己的優勢(如畫畫、寫作、歌唱、跳舞或運動等),提供他們表演舞臺,以建立自信心,贏得同儕接納。

支持系統

透過家庭、同儕、校內行政和社福醫療資源等支持系統,建構溫馨友善的教育環境,幫助他們適應團體生活、管理自我情緒、處理行為問題和發揮優勢能力。面對孩子的問題時,不要單打獨鬥,而要對外尋求資源。

面對學生的情緒或行為問題時,教師應用正面積極的態度,幫助學生抒發情緒,改善行為問題,發揮潛藏的優勢能力,也期盼學校提供更多適性輔導與友善環境,讓學生在無障礙的環境中突破情緒枷鎖。

沒有留言:

週訪客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