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7日 星期五
Home -- 作者: 呂佳樺職能治療師
家長們,
若有時候您覺得治療師殘忍:讓孩子自己去思考、面對挑戰,而不加以協助。那是因為「這殘忍的角色只有我們能做」。治療師的心軟是不會出現在工作中的。
若有時候您覺得治療師仁慈:他不乖的時候只是以言語告知、剝奪他們的遊戲參與,而不是用嚴厲的態度或是打罵壓制他們。
那是因為若家長打罵久了之後,他們只因為害怕而聽令,除了這樣強烈程度的責罰以外,學校老師的勸導顯得沒有立即性的壓力,小朋友可能就不了解為何仍要去遵守。
今天幫一個小朋友上治療課,有自閉特質的他,常會對抽象的遊戲規則和動作計畫無法理解。有時甚至會出現不適切的情緒反應,例如失敗了覺得很高興,或是旁邊沒有別人,卻自己出現故意裝做被困住的行為,覺得很好玩。
他的家長是用提高音量罵或是威脅的方式去告訴他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但很可惜這對於他自己判斷如何產生適應性反應幫助不大。
今天他玩趴著丟小球進滾筒,活動中注意力不集中,加上動作計畫的掌握不佳,球丟不進去。
第一個回合他沒丟進,使用了剝奪的方式讓他進行別的活動,直到他能夠將浮動的注意力穩定下來。但重新進行活動他仍表現不佳,我則告知他:「沒丟進要再重來」這樣的方式,都沒有讓他理解此時此刻,他被期待的表現是什麼?他所要做的是什麼?
這或許跟Reasoning情境推理有些關係。
而我最終用了最初級的感覺輸入技巧,在他嬉鬧、達不到要求後馬上用墊子包覆他並阻絕光線。他終於理解到,要認真去進行這個活動。小朋友一臉驚嚇主動說要「變更棒」時爬出墊子。 但在一旁的家長仍忍不住抓他進去裡面小小「修理」,出來後小朋友的臉紅紅的。
我感到很可惜,因為最後家長還是出面了,若今天家長能夠小小的忍耐一下,孩子可以靠自己的認知去把事情做好,而不是因為害怕被打罵而去執行。
同時我也感到,家長的表情也是很受挫,因為他好不容易把孩子帶來治療,但看到孩子在大家面前,不認真上課、玩遊戲失敗、又被治療師處置。同時也覺得給治療師添麻煩、丟臉等等。
身為治療師,很常會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沒有去理解家長的立場。
孩子是家長心頭的一塊肉,若家長發覺用一般帶孩子的方式去用心,但孩子卻仍一直做不好的時候鐵定會很失望的。尤其是孩子真的不會做而不是不認真的時候,更難去辨別如何依孩子的能力調整協助。
在孩子哭鬧時不去馬上達到孩子的要求,在孩子撒嬌時堅持讓他自己獨立完成等等,無論對哪個家長而言,都是非常痛苦去眼睜睜看著孩子遇到困難,而收手不協助的。
過了一段時間讓家長平復情緒,我還是緩緩道出為何請家長忍耐不要動手的理由,並告訴他,孩子有他這樣用心帶真的很幸運,畢竟隔代教養會照顧的太多了。能夠教育小孩的卻不多。
治療有效果,但治療過後總是要回家,真正在與孩子相處的,是家人。
只有經由時間和練習,有一天,或許家長會明瞭,治療師為何如此殘忍又仁慈吧!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