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曾看過這部影片, "他"雖然没有像男主角那麼恐怖, 但那精神暴力的氛圍是很相類似的, 從拿起話筒打了"113"家暴專線到現在, 這一路走來我都没有後悔過, 雖然也曾對未來惶恐不知所措, 但只有真正受過精神暴力虐待的人才知道"免於恐懼"的可貴, 為了得到這"免於恐懼"的生活, 我們奮力地爬出泥沼, 只能勇往直前, 求主帶領為我們開道路.
以下資料來源: http://forum.frontier.org.tw/women/viewtopic.php?topic=31755&forum=8&14
【 與敵人共枕 】 Sleeping with the Enemy
1991/美國/99mins/輔
導演:約瑟夫魯賓
演員:茱麗亞羅勃茲、派屈克伯根
羅拉和柏尼結婚已有四年了,
然而她始終無法感受到他的熾愛深情!
在眾人眼前他們可真是一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不知羨煞多少人!→ (没錯, 這句話說的太寫實了、太好了, 一語道破精神暴力夫妻的假面具)
事實上這位人人眼中的完美妻子,
卻是夜夜飽受虐待,她決定脫離這場痛苦的夢靨,
以她的機智,詐死逃離兇殘的丈夫,
遠赴他鄉展開新生活,想不到…
創作人的話:朱約信
1. 人對人的壓迫除了使用肢體暴力,還有語言暴力,更有情境暴力…
老公要求老婆將毛巾排整齊,雖只是輕聲細語,
卻已經非常驚悚,老婆嚇得趕快看看櫥櫃罐頭有沒排整齊…
2. 這些壓迫,後來成了「前設情境」,
用來說明遭受家暴者的陰影,一輩子都難以離去:
浴室毛巾、廚房毛巾、廚房罐頭突然排整齊了
…恐怖的事即將發生…
3. 對白的壓迫性:女主角還未殺了老公之前,
打電話給警察就說「我剛殺了入侵者」,顯然已下定決心…
4. 「與敵人共枕」的情節有點太誇張?
我們可以從電影中學到哪些「撇步」來 對付家暴?
學者的話:黃越綏
對人性良知的期望與愛情的浪漫,經常會使人容易陷在,
不論是面對愛情、親情與友情等親密人際關係羈絆時,
難以做出理智的決擇,
導致即使讓自己的身心長期處在受暴與蹂躪的情況下,
依舊會壓抑、忍耐甚至縱容對方並給予合理化的藉口。
劇中的情節是典型婚暴的寫實,
蜜月後丈夫開始吹毛求疵的生活態度
以及病態的支配與佔有慾行為表露無遺,
妻子用了一句「我死去的那晚有人獲得拯救」
道盡了身心受盡折磨者的輓歌。
既使已到了文明的21世紀,且婦權運動不曾間斷的呼籲,
但家暴的問題依舊存在,
而且受害者絕大多數是弱勢的婦女與兒童,
每個踏進結婚紅毯者,幾乎都是帶著圓幸福的美夢,
一旦取代的是殘酷惡夢的相隨時,
就需要有反抗的勇氣與決心,更需要有保護自己安全的能力,
別忘了,
尊重生命就是先學會愛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